影像云:我们需要探讨三个问题

  • 首页
  • 影像云:我们需要探讨三个问题

影像云:我们需要探讨三个问题

  • 云影动态
  • 2023-03-25
  • 1867

似乎在“云”上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快速计算、大量存储、流畅调阅、实时共享。但事实是,从传统的c/s、b/s架构到云架构,我们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影像云也不例外。

在医疗信息系统中,pacs可以说是产品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较高的hit产品,而且pacs是由诊断工作站扩展出来的系统,自身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医疗信息存储的诸多数据来源于数字医学影像,因此,医学影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市场来看,中国是全球第四大医学影像市场,占全球份额12,预计到2018年,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将达到55亿美元。影像云是医学影像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发展,会对目前医械和医信的格局及营销模式带来巨大的变化。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国医大一院)可以说是国内最早建立影像云的医院。2010年医院就建立了基于agfa idc的区域影像中心,辐射整个辽宁省,当时在医院内部实现了医院影像集成,与其他外部医疗机构实现医疗机构间的影像会诊,同时配合医大一院建立分院后的影像共享。影像中心建立后,实现了医学影像远程会诊、远程诊断与远程存储。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邵尉介绍到:区域影像中心虽然当时并不是叫“云”,但实质就是建立了一个混合云,在医院内部是私有云,对外服务是公有云,而且应用良好。

 

但对于为何没有推广的问题,邵尉感慨道:主要原因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二是行业规范滞后,三是群体意识需提高。这也是除去技术问题之外,影像云发展最大的障碍。

 

十年影像医师,十年it主管,邵主任一直在深深思考着“影像云”的发展,在他看来:影像云的技术已相对成熟,在此基础上,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能够积极引导和保障医患利益,领先供应商有责任教育引领客户,形成产业生态共荣圈,这才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常态。

 

服务云化是必经之路,影像云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新时代下的新需求、新形势,以及不断发展的新技术,都让影像云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成熟技术奠定牢固基础

 

1.混合云模式更为适用

 

在邵尉主任看来,影像云技术已相对成熟:一是云计算的基础架构已成型,二是智能终端处理能力、显示能力完全成熟,而且基础医院及以上医院影像设备的全数字化约100可直接接入网络,中大型医院大数据产生能力已经成为医疗常态,图像后处理引擎技术的进步与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和dicom标准的发展,特别是streaming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已为影像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作为技术领先的供应商,英特尔公司对影像云技术的发展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其相关负责人说道:首先,存储作为支持海量影像数据的基础,在云端采用虚拟化及软件定义基础架构的超融合架构已经成熟和普及,能有效降低初始资本支出及运营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在院端可以通过低成本的影像接入服务器实现与云端的数据安全传输和本地处理。其次,在影像云安全方面,可信计算作为一种运算和防护并存的主动免疫的新计算模式,在硬件上引入可信芯片,从平台加电开始,到应用程序的执行构建完整的信任链,使信息系统实现自身免疫,构建起高安全等级的防护系统。最后,深度学习已经用于医学图像的病变分类、分割、识别以及大脑功能研究等方面,一些基于深度学习的癌症检测系统,在胸部ct图像上的肺癌检出率甚至超过专业医生。

 

不仅如此,英特尔公司对于云技术提出了 “混合云”架构的看法,即医院在搭建影像云架构时,重要的核心业务要在医院内网进行,其他业务则可以在公有云或私有云上进行,这样既可以保证医院对患者数据的拥有权,同时又能提升影像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也是目前最适用、最安全的影像云架构。 

   

2.发展趋势更加明晰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英特尔公司相关负责人强调:影像云的建成,不仅能够增加医院及区域数据存储空间,在医院内部及医院之间实现影像数据的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远程医疗和远程诊断,最终能够实现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从而提高医生的诊断能力,这也是未来影像云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英特尔公司的合作伙伴,蓝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成林认为,目前影像云有四个大的发展趋势:一是诊疗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二是全维全域化影像应用;三是多维模拟建立与应用;四是基于大数据的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最终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从机器的学习实现人的学习。

 

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已将医疗影像云平台建设将成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通过基层医院影像检查设备与云计算平台远程互联,实现医疗影像的大数据采集、云存储,以及影像数据的安全、快捷、标准传输和基于云储存的其他医疗应用功能,将成为未来医疗影像平台的发展趋势。

 

而杭州联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跨区域、跨系统的“全球影像”云医疗服务平台代表着未来的方向。以云存储为基础,为医院、医护、患者三方搭建即时交互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核心功能涵盖海量影像即时云存储、云pacs、远程(移动)会诊、云医生工作站、电子胶片(影像)、网络医院、双向转诊等,并拥有“全球影像”移动应用app掌上云医,满足医疗机构、卫生管理行政部门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终上所述,业内对影像云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也许每一家的做法不同,但最后终将殊途同归,那就是通过建设医疗影像云,利用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对接现有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实时获取医疗影像数据,打通医疗机构之间的壁垒,采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医疗影像检查数据的共享和医疗机构间的业务协同,同时可以为居民卫生健康服务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撑依据。逐步合理布局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助力分级诊疗的实现。

 

邵尉主任说道:不管用何种技术,未来影像云的发展必将是采用数据压缩技术,所有的影像数据云端存储、云端计算、多副本备份,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大多数医院还是采用本地存储,通过合理规划现有存储,使用数据压缩技术,存储在线影像数据,利用存储网关存放医院预取的病人历史影像数据,而在云端存储备份pacs产生的全部影像数据。这里存在很多问题,但最主要的就是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的制定和群体意识的提升。

 

解决问题是为了更好前进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已表明影像云的重要地位,但还不足以支撑一个领域的发展。邵尉主任说道:以信息授权为例,患者在医院所做的治疗,数据放在本医院没有问题,但如果是在医院做治疗,数据放在云端,患者并没有授权,从法律关系角度是有问题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保障患者和医院权益?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对国外模式进行过深入研究后,邵尉主任介绍到:在国外,影像云的发展较为顺利,这是因为国外在进行一项项目时,通常是前期做调研,中期进行模型认证,然后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最后再推行,所以一般应用良好。但在中国,由于产业转型,造成传统模式受到挑战,我们仿佛在一夜之间进入了“互联网 ”时代,有资源有技术,但却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和市场规则的情况下,风险很高。他对此表示了忧虑:医院对患者数据和隐私非常谨慎,数据给不给?怎么给?谁来担负责任?这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1.法律法规规范发展

 

虽然现在国内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影像云的推广建设,但是成功落地的案例不多,原因在于云服务在医疗行业还没有形成声势,国家没有推动的政策,完全靠企业自己摸索。患者隐私如何保护,数据使用权如何保护,如何相互调用数据?提供数据需不需要付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探讨解决。

 

另外,如何解决存储、业务和交互数据的问题。影像与其他业务科室最大的不同是,需要互认的不是报告,而是影像本身。那么影像应该由谁来授权?上述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国家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界定授权范围。

 

蓝网副总经理肖成林也表示:法律问题是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远程医师根据发送过来的影像片进行判片、诊断,这是属于远程医疗的范畴,在对远程医疗的法律保障方面我国做的还不太够,这个需要在具体实践中细化。

 

杭州联众相关负责人对此也说道:因为是全新的一个产业,影像云还没有任何现有的法规作支撑。目前已有的法律法规都是保护传统产业的,在某些对新技术不太了解的地方,其行政部门很可能根据字面来理解和定性,这就形成了推广的非市场阻力。另外,影像云毕竟是有具体成本的,也有具体的服务,与传统胶片相比,影像云很少有物价的支持,这也是很多医疗机构,非常想用新技术,但苦于无法分摊成本的重要原因。因此,影像云的发展,打通法律途径的确很重要。

 

2.行业规范推动发展

 

从最初的c/s到b/s,再到未来云架构,这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是行业规范的缺失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对医院而言,现实中院内外的围墙怎么突破?如果围墙倒了,安全怎么保护?邵尉主任说道:影像系统与his系统最大的不同是要连接设备,其实就是一个物联网,如果设备在医院局域网内,影像系统又放置在云端,一是如何解决从局域网到云端的问题,这需要行业规范;二是影像系统作为医院业务的子系统,必须与his做交互,那么谁来制定云到端的互联互通标准?上传云端,短期内解决了成本,医生在更广泛区域内能看到影像,缺点是如果出现信息泄漏,患者利益谁去保护?而且影像只是所有信息系统中的一部分,如果都在云端,其他系统怎么提供服务?因此影像云不是简单的一个科室的建设问题,必须从全局来考虑。

 

对此问题,海纳医信相关负责人也很关切:一方面,很多pacs建设较早的医院已经遇到数据量激增导致的瓶颈, 如何利用先进的云计算和云存储理念来进行医疗影像平台的建设,以应对影像数据激增的压力,并为区域信息共享提供统一的标准,已经成为医院和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所面临的重要议题。另一方面,基于云存储并通过互联网访问的医疗影像数据缺乏足够的安全性考虑,医疗影像云往往会成为互联网“毒窝”,在如何保障医疗影像数据的高效的传输和共享的前提下,确保数据的安全使用也是当前面临的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蓝网肖成林副总经理也表示:在数据安全方面,医学影像数据涉及到个人隐私和医疗安全,数据从院内走到云端后,数据安全的问题就特别的突出,如何保证数据不被窃取和丢失,是影像云必须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杭州联众相关负责人也说道:在影像检查的质量上,执行较为统一的标准,保证影像质量的一致性,真正做到影像资料共享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标准制定上加快步伐。

 

为此,邵尉主任呼吁尽快成立一个联盟,推动行业规范的制定,促进行业的发展。

 

3.群体意识带动发展

 

最后一个阻碍影像云发展的就是群体意识,这里存在一个矛盾:影像云非常适合中小医院,而大医院自身的pacs系统已能够满足自身发展,对影像云的需求不是很大。但如果没有大医院的示范效应和高质量的数据信息,以及影像共享,影像云也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saas服务(软件即服务)、paas服务(平台即服务)以及iaas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在影像云中应该如何定位,都需要加深探讨。

 

邵尉主任说道:服务云化非常适合中小型医院,因为小医院业务量不大、投入成本有限,成本巨大的 pacs系统维护对小医院并不适用。因此,saas模式对小医院比较有利。但国内很多中小型医院有个弊端,那就是愿意购买固定资产,而不愿投入服务。因此群体意识需要提高。 

 

结语

 

影像云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但并不妨碍服务云化是未来的趋势。正如邵尉主任所说:影像云的发展必将改变传统的pacs模式。首先实现了跨机构、跨区域的诊断水平的提升,基层医院只需要技师,完成患者图像检查后,不需要诊断,上传图像至上级医院或协议中的大型医院,提高诊断率;二是降低成本,大医院每5年就要进行pacs系统的更新升级换代,很多高级的后处理软件价格不菲,如果服务云化后,医院将不需要系统的更新换代,只需按需支付使用费用,成本将大大降低;第三,医生的服务范围将扩大,有助于诊断服务水平提高。因此影像云的发展意义深远。

 

海纳医信相关负责人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说道:完全依赖pacs软件厂商来进行医院pacs系统的存储平台规划是不可行的,pacs软件厂商更多专注于应用层面,在云存储建设层面不具有足够的专业性和经济性。其次,单纯依赖某个存储服务厂商也行不通,在技术层面无法统一所有其他pacs软件厂商的数据。所以我们认为,从医疗影像应用角度来看,医疗影像云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统一的标准,开放的协议,整体的安全,清晰的管理,高效的访问,实时的交互,移动的终端,以及高端的功能。同时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针对医疗影像云的发展提前制定相应的标准,统筹规划,行政干预,从政策层面推动各地市进行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全面推广。

 

杭州联众相关负责人从技术层面说道:影像云的发展要分三步走,第一实现数据的集成和云存储,第二实现数据交易和交换,实现基于数据互通的远程医疗、分级诊疗等应用;第三实现数据的清洗和分析,实现智能应用等。

 

蓝网科技肖成林副总经理总结道:我们希望政府能够继续落实在影像云方面的政策和法律保障,推动医学影像标准的制定;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共同推动,希望能帮助用户解决需求和问题,用工匠精神和一颗包容心让医学影像能够不断发展。

 

“虽然表面只是云的问题,但实质是互联网 时代下的未来医疗数据服务的引导问题”,邵尉主任最后说道:“关键是政府如何通过产业引导的方式推动这件事情。”是的,只有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圈而不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链,行业的发展才能健康长久。

 

 



服务热线

400-100-5020

微信联系